总有一天你明白,那是你想要的生活,那是你的命。
Bury me in Madrid.
PS圈地自萌

【KTK】大雨将至『第二章』

 瞎写,逻辑死。

自己爽的产物。

前文:

【KTK】大雨将至 『第一章』


第二章

他醒的很快,窗外的路灯熄灭,漆黑一片。他摸索地打开柜台灯,找到上午的报告,看了半页放下,静坐了一会起身去书房,从抽屉里拿出剪报图册,小心翼翼地从最新的报纸里剪下一篇文章,然后看书至天明。

 

周末他去大学听讲,百人教室只有前面几排坐了人,他从后面溜进去。今天的巴拉克穿了一身西装,还佩戴了领结,脸刮得干净,有为人师表的风范。他正在讲艾思林的《荒诞戏剧》,教室内没有几个人认真在听,托尼看见前排的同学在写一篇不相关的社论。

 

他们中午相约一起去吃饭,路上遇见了巴拉克的教导主任。他站在两步之遥听他们寒暄,那个人是国安局情报部的汉克部长,有着温柔的面相,走之前还冲他点头致意,他目送对方走远。

 

巴拉克走过来拍拍他的肩,他们并肩走出校门,选了一家中规中矩的餐厅,他点了份香肠,巴拉克点了份炸鱼薯条。

 

“民主德国很少有人能吃得下这个,看来你是其中之一,去英国留学也许改变了你许多?”今天是爽朗的秋天,他说出的话也发自真心的活泼起来。巴拉克没有接腔,只是摆了摆手,转而送了他一本书。“艾思林的《荒诞戏剧》,奖励给上节课最认真听课的学生。”

 

克罗斯报以一笑。

 

巴拉克任职报社主编后,大学多次邀请他回来当客座教授,他接受了邀请,教务处排课时,他拿出的课程是戏剧理论,校方希望他教授信息安全课程,他婉拒了。

 

“你现在很松散…”克罗斯停顿,漫不经心地说起刚才遇到的汉克部长,“刚才遇到的那个人,我听说他的信息安全课座无虚席,如果学生能在他面前博个好印象,也许毕业后能直接去国安局报道。”

 

“他能管的事情多了去了,也许也能管管你的信能不能出境。”巴拉克微笑,“你在想什么,为我打抱不平,还是为艺术打抱不平,民主德国每个人各司其职,最不需要的就是一腔热血的人。算了,不说了,听说米洛送了你一本书。”※1

 

“你消息知道的真快。不愧是国安局出身的人。”克罗斯语气略有不满,挑眉看向对方,“怎么,是书房还是卧室里安了窃听器?我这个级别的不至于用上摄像头吧。米洛,米洛,你们可真熟啊。”※2

 

“不至于,你太高看自己了,国安局检查你的信件只是例行公事,你自己记住不要触雷就行了。”巴拉克说话不留情,“托马斯跟你说了吧?我和米洛是同学又是多年好友,他昨天拍了份电报给我,说让我督促你早点看完那本书,好回信。”※3

 

“可真是巧了,怎么到处都是他。”克罗斯嘟囔,正巧上了香肠,也顾不上对方意味深长的目光,埋头开始吃东西。

 

 

新的一周开始。

 

他昨晚喝了半瓶白兰地才堪堪睡着,半夜照常惊醒。他爬起来去书房,台灯下的书页昨晚就未翻动过。紫色的鸢尾兰在昏黄光晕下朝向了他,一下子就打消了他去买禁药的念头。他上锁的抽屉,锁着好几本剪报图册,还有一大摞各个报社的报纸,被剪得七零八落。

 

他翻开最新的剪报图册,上面最新的一则新闻是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总书记,一时间他想到了好些苏联的政治笑话,提笔补充在下面。他的剪报什么内容都有,体育的占数也不少,不过民主德国国内对他喜欢的几个球类运动都报道不多,不然数量只会更多。

 

他剪的上一篇文章是杂志上的,有关波兹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,不知道作者是何用意,选择匿名。不过风格与一篇关于关于麦克卢汉的分析相似,笔下有残忍的政治意味,却小心探试着不出格,像围墙里探出头的人。

 

 

上班的路上遇见了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同事,她棕褐色的长发如瀑,松松落落披在肩上。她擦的口红颜色不常见,望向他时顾盼生辉。他们并肩上楼,女士走在内侧,手虚虚搭在扶手上,视线羞赧地探过来。

 

“你的口红很好看,”他走在前面,推开办公室的门,回头冲她礼貌的一笑,让她进来后,将门阖上。她咬着唇笑,问托尼克罗斯这周末有没有空,她正好有两张《等待戈多》的票。对方走向自己的办公桌,才听到般地回应她。“有的。”

 

巴拉克耳提面命他要对女士体贴温柔,他走了一路才憋出了个“你的口红很好看”,如今干巴巴地回复后,才后知后觉地补上一句谢谢。“那到时候我请你吃个饭吧。”

 

“好呀。”她答的很欢快,大家各自开始工作,他偶尔从编辑工作中抬起头,女方与他目光撞上,充满罗曼蒂克的意味,微微笑着。托尼克罗斯不傻,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。

 

 

下午五点,阳光铺了很薄的一层,太阳不久就要下山,他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,准备锁上门,巴拉克过来喊人干活,发现只剩下他一个。“行吧,总比没有好,我一个人可干不了。”

 

不过是些整理工作,托尼克罗斯有点轻微的强迫症,半屋子散落堆放的报纸让他看着很不舒服,巴拉克胡乱抓了一把给他,“你看着弄吧,把本社的报纸挑出来。其他的随便处理。”

 

他拿了个大纸箱,装到两手可拿的程度带回去。日子越来越冷,公寓暖箱普遍开始供暖,晚风吹得人头疼,他起身关了窗户,窗台的鸢尾兰也停止摇摆。他开始整理报纸,大部分是东德本地的报纸,也有部分国外报社的报纸。

 

比如他手上这一份,西德四开的《明镜报》,首页跨两版的社论,署名的是米洛斯拉夫·克洛泽。※4

 

 

第二天巴拉克收到了一份传真,是他多年好友克洛泽传来的,上面附有一篇文章,克洛泽很用心地标注了几部分,还带有评语。他最后附言,如果这是我的学生就好了。巴拉克懒得理,传真隔一段时间就来一份,话隔一段时间就说一回,是他也会觉得不耐烦。※5

 





※1,2,3

巴拉克曾经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,克罗斯是他的师弟,不过他曾经作为助教与克罗斯有过很多交集,克罗斯的想法受过他很多影响。他曾经和克罗斯聊过米洛,不过学派不同,克罗斯处于恃才傲物,除了几个早已名誉天下的大牛都不放在眼里的时期,一直没有放在心上。

 

托马斯是米洛的学生,克罗斯最早通信会寄给托马斯自己的一些未完成的小说和剧作。米洛碰巧看到过,很欣赏,偶尔得知他是巴拉克的师弟,于是从巴拉克和托马斯那里了解他,同时托马斯的信里也一直提到米洛,克罗斯不care,所以周围人都在围绕米洛对他进行安利,而且还背着他互通有无,他还挺恼火的。

 

※4

并不知道《明镜报》的报纸规格,懒得查,瞎编的233

 

※5

电报好像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没落了,于是我改用传真,至于距离啊,两国限制我管不着了【。姑且默认巴拉克的权限比较高。

 

FT:

谢谢各个小可爱给我留言,评论我都有好好看,但比较话废就不回复了,请脑补我有手摇小爱心8❤。谢谢每一个红心蓝手。


评论(6)
热度(42)

© 小豌豆儿 | Powered by LOFTER